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2010年10/14新題目--澎湖之旅

蔡茗彰:澎湖北海明燈(目斗嶼燈塔)
周毅傑:澎湖(浪漫聖地)山水沙灘
王惠玉:小門鯨魚洞&小門虹仔之燒酒螺


蔡茗彰:澎湖北海明燈(目斗嶼燈塔)

目斗嶼燈塔,澎湖群島最北端的燈塔,也是我國塔高最高(39.9公尺)的燈塔。

  澎湖風景明信片、旅遊書、甚至是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所印製的海報,很容易看見她高懸在北海藍天之中的美麗身影,成為了一種經典的「澎湖印象」。

  那麼美,卻又帶著幾分遙遠難及的距離;目斗嶼燈塔的存在不是為了美麗,而是為了守護世代航海人「生存的意義」。

早在燈塔建造之前,目斗嶼鄰近海域珊瑚礁群地形豐富,素來即是澎湖北海漁獲最豐的漁場。所謂「水清則無魚」,漁人感受最深;礁石羅布同時讓目斗嶼成海域成為澎湖最險惡的海域之一。

「一磽、二吼、三西流」,這是澎湖人為澎湖險惡海域所下的排行榜。

  榜中之冠「一磽」,指的正是目斗嶼北方的岩礁「大磽和二磽」。澎湖縣志有記,燈塔未建之前在此發生船難的船隻即多達50餘艘。日治時期,日本人開始著手建造,1902年目斗嶼燈塔竣工,成為日人治理台灣期間所建造的第一座燈塔。

  百年來,目斗嶼燈塔便這樣默默守護著世代航海人的海路,扮演著北海明燈的重要角色。
                                                           周毅傑:澎湖(浪漫聖地)山水沙灘




山水沙灘綿延兩百餘公尺的潔白沙灘、輔以大片翠綠馬鞍藤,金色陽光耀射蔚藍水面,讓這處原本只有澎湖人懂得前來戲水的美景終究藏不住,這幾年成為遊客指名的旅遊勝地。綠葉紅花,藍天白雲,金色的沙蔚藍的海,如果要說山水沙灘的美,有一半的功勞要歸就於它的色調飽滿、乾淨、鮮豔、純潔。夏日傍晚,弄潮的人影點綴在海面上,愉悅的嬉鬧聲在風中四處飄盪,四點出頭,遠方的海面會出現返回高雄的台華輪身影,能見度更好時,可以看見南海望安的剪影,這些豐富的印象都讓山水沙灘蒐集了越來越多遊客的足印。
「豬母落水」為山水的古稱。其地名由來有一種說法是:有一隻母豬被大章魚從沙灘抓下海,所以稱「豬母落水」。日治時期稱為「豬母水」,光復後改為「山水」。
豬母水岸是指山水南岸從東邊山水漁港一帶的觀音山,到西邊的豬母水山都是豬母水岸的範圍。岸邊沙灘潔白、海水清澈,是遊客玩水的好地方。
 小門鯨魚洞&阿虹燒酒螺


有名的阿虹&王惠玉合照2010/10/31
                                 


阿虹的燒酒螺遠近馳名,一到店裡牆上桌上滿是到此一遊的簽名,各家店視與雜誌也都爭相報導,名氣真的是響叮噹。她採用的配方有沙螺再加上蒜頭、自己種的辣椒、九層塔、烏醋、米酒炒出來的,香味十足,螺肉外殼處理的很乾淨,螺肉又大顆又好吸。搭配醬汁味道十足,剩餘的醬汁還可拿來配白飯,真的是人生一大享受。




用數十種中藥材所煮出來的茶葉蛋,香氣四益令人欲罷不能。
 阿虹用心炒出來的紅燒小卷,,配著飯吃或當下酒菜都非常棒,當零嘴吃也別有一番風味
採用新鮮仙人掌果實自製而成的仙人掌冰淇淋鮮豔的紫紅顏色、冰涼酸甜的滋味,讓人回味無窮吃了還想再吃。





小門地質館內






鯨魚洞旁的沿岸,因風勢強大而白浪片片



 


遊客對小門的印象就是鯨魚洞,關於鯨魚洞的由來眾說紛紜,比較普遍的說法是有條小鯨魚擱淺在小門岸邊,母鯨極力搶救卻無力回天,母鯨因悲傷過度而撞山壁自盡,於是撞擊出了這樣一個類似鯨魚身體形貌的鯨魚洞。但是實際上,所謂的鯨魚洞在地質學上來說是海蝕作用所鑿出的一個海蝕門,包括平行侵蝕與垂直侵蝕的結果,鯨魚洞旁邊有一根海蝕柱,原本也是海蝕門,後因上頭的門頂陷落而變成海蝕柱。
關於鯨魚洞的傳說,其實當地人比較接受的說法是百年以前小門住家少(現在還是很少,只有70人不到),經濟生活不富裕,平日鮮少有機會吃到肉,有日一隻鯨魚擱淺在小門岸邊,村民就聯手割魚肉大啖,據說吃了好幾天才吃完,後來這件事情被美化為母鯨殉難的佳話。據說當時鯨魚的骨頭一部份現在就是安在西嶼竹灣大義宮地下珊瑚洞的牆壁上(還看得到),另外一半則是埋藏在村辦公處的地下。
(資料來源:沿著菊島旅行--澎湖資訊網)

                           鯨魚洞旁的玄武岩(請注意落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